近期,
风机着火、倒塌事故接连发生,而风机的出厂数量却在直线上升,单机容量也是越做越大。风机的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产业链条上所有利益方的关注,这个产业需要增加一些忧患意识。
风电火了,但紧跟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质疑。
“不能再往前冲了,必须停下来思考!我是经历过大炼钢铁时期的人,不能让风电,也不能让风机制造再走’大跃进’的路了。”谈到这个话题,倪维斗有点激动,“我不是在泼风电的冷水,我只是呼吁产业应该良性发展。”
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入风电行业,并给中国第一批风机制造商的代表企业金风科技当了六年的独立董事。其实,倪维斗并不是第一个,更不是唯一一个“泼冷水”的人。
“一个产业要发展,就要看真正具备研发水平的企业到底有多少。比如液晶电视,发展了这么多年,做出来的东西看着像个样子,但最核心的技术不是自己的,产业就无法良性循环。而作为风电源头的风机,除了个别的一两家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外,95%的企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不是买图纸就是依附国外技术。”某不愿具名的风机制造界资深人士称。
表面看,风电行业,尤其是风机制造业一直都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但是,风机制造企业买图纸造风机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新闻。十几年前,国产风机起步时的被迫之举,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在风机的核心部分依然是依靠国外的技术。
甚至也不得不承认,虽然风机倒塌、着火事故鲜有报道,但这毕竟是存在的,也一度成为小范围内争议的焦点。
“一个产业如果从源头开始出了问题,不去解决,反而回避,将是可怕的事情。”许多风机制造业人士都表示了担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甚至预言:2010年可能是中国的风难。
风机制造业到底怎么了?专家、业内人士口中的“良性发展”、“忧患意识”背后有着怎样的含义?对此,《能源》杂志记者走访了大量的设备制造商、风电场业主、行业专家,试图厘清背后的症结,传达更多的建设性意见。